找到相关内容614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止观禅与人生

    ,空观破见思惑,假观破尘沙惑,中观破无明惑,一心三通达一切事理,处一事切均能达于事事圆融无碍,是止观之有助于正确的人生并通往大觉的佛道。  注:  一、大正藏四十六册第四六六页下-四六七页上  ...法华经为主要经典,说明菩萨乘的重要,其中内心的修持以止观修持为引导。大乘佛教修持在于积极行利益众生的菩萨道,也就是精进一法门,而予以二分,则为止;止为断恶缘,为培养同体大悲心。  智者大师说:若夫...

    王文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4266220.html
  • 澫益大师净土思想研究

    宗尤为精研。他曾以《起信论》思想解释天台教义,又以天台的五重玄义、一心三等学说发挥净土思想,所著《弥陀要解》一书被后人称为“文渊深而易知,理圆顿而唯心”。”由于他对净土教义的大力弘扬,因此被后世净土...宗创始人智颉大师所作的《无量寿经疏》思想,以天台一心三来释《观经》所说的观法,又以一体三身来释阿弥陀佛之身。智旭对此书极为重视,认为“净土的旨全在《妙宗》一书”,因此一再劝人“细细寻绎”。  《圆...

    业露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41266393.html
  • 天台宗略说

    天台宗略说  天台宗以龙树为初祖,北齐慧文为二祖。慧文禅师学行精严,读《大智度论》:‘三智实在一心中得’一语,和《中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一偈。于是朗然顿悟一心三...事造三千,事相是从理性本具而起,所以更有理具三千。‘两重三千,同居一念’。  (二)一心三与三谛说  ‘三’即空、假、中三。有内外三之分:内三观依《智度论》三智一心中得而立。一会无相谓之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0370498.html
  • 天台真妄心观略论

    理事一如境界。天台宗的“一心三”并未完全脱离思辨式,未臻圆顿究竟,必得“一心三”纯熟,才得超越思辨直透法性,入“一念三千”理事一如之境,即事即理,所谓事理圆融、照事照理,无分别相的开显圆教。研究天台只谈“一心三”是不够的,尚未登堂入室,而研究“一念三千性具”法门,若亦只在文字上盘旋,不知超越文字相,至多亦只是禅宗所谓之“支解宗徒”。  天台宗的“性具”法门,简单的说,就是诸法涵摄善恶,及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80370695.html
  • 修学方法

    其中的一半,即是天台、净土、禅和密。  一、 天台宗:天台宗以法华经为本经,以大智度论为指南,以涅槃为扶疏,以大品般若为观法,以阐明一心三的妙理。其始祖该是北齐慧文禅师。慧师依龙树菩萨的中观论思想,...观行即佛;观行功深,断烦恼,相似见佛性,名相似即佛。相似而已,并非真实,必当百尺竿头重进步,继续努力,分证佛果,谓之分证即佛;最后惑尽智圆,究竟证得佛果菩提,名究竟即佛。  究竟即佛是所证,一心三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020374453.html
  • 天台佛学中的逻辑思想偶举

    一心三”命题,虽从龙树的《中论》“三谛偈”,中经慧文、慧思的发展至智凯,但真正在理论上独树一帜的是智凯,是他完成了天台佛学思想自成一家的任务。智凯创建天台佛学思想体系与他善于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是分不开的。比如在形成“一心三”的命题中,他就成功地运用了逻辑重读的思维方法。   逻辑重读是运用调整句子中的中心词位置而求得不同语言效果的一种思维方法。据说曾国藩曾连打败仗,这使他不得不在给清延的奏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34881699.html
  • 心法门看天台心性学前后期之嬗变

    实践,考虑到其定慧双开、止观并重的理论特色,这一点自然显得特别重要。具体说来,则正如荆溪湛然所谓,台宗要义乃是“观心为经,诸法为纬”[1] ,诸法实相正是因由心法门而最终得以确证并敞开,一心三、三谛圆融、一念三千无非是在不同层面上对心法门的诠解,因此从心法门与实相理论的关联性维度来疏理天台心性学前后期之嬗变,也许是一种更为切身的方式。  一  如所周知,一心三作为圆顿止观乃是台家的不共法门...

    傅新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746201.html
  • 《金刚经》主要句型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异同

    一次做,两个做成一个,这就是中。所以后面那第三句话“是名庄严佛土”,就是中。我们读诵《金刚经》的时候,一串句子念下来,已经把假观、空与中一起修了,这就是我师父 华藏上师教的“一心三”。什么是“一心三”呢?把这三一个心念就完成了,叫做“一心三”。  这个道理当然很深奥,可是各位也不要认为就深奥到永远不会懂。虽然你不知道“一心三”,可是只要顺著经文那么一念,就已经做过了。佛已经把它设计...

    梁乃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25558689.html
  • 从梁武帝的斋祭到志盘的水陆仪

    平等无二,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平等普供。而此平等普供主要是藉由天台之圆观来运作,即修一心三(空、假、中),如引文所说的“毕竟空”、“难思假”、“绝待中”,显示法法无不具足空、假、中三谛,法法无不遍摄圆融...名念佛来修,因散心则观法难成。  为什么志盘法师新制的水陆仪文特别著眼于运作天台圆观,此无非是为了以平等心来修水陆斋。所以,在志盘版的《水陆仪》中,处处可看到非常强调圆观,用空、假、中三一心三)...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40077202.html
  • 三谛三的来源与发展

    影响。虽则如此,但还是历别的次第三,没有发展到圆家的一心三。   三谛说也是这样,读智者的初期作品,对于三谛,只是一鳞半爪的说到,并未曾作有条理有系统的叙述。但到智者决然入天台山栖隐,于九年的隐居潜修中,思想有了飞跃的进展。所以智者大师的思想,可以明显的划分为两个时期,就是天台栖隐以前的初期思想,与以后的后期思想。圆融三谛,一心三,起初都渊源于仁王、璎珞;但经过龙树空有无碍思想的引发,...

    演培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4154818.html